饮酒伤肺痰多,栝蒌、杏仁、青黛、黄连为丸,竹沥煎入韭汁吞之。 食不下,乃胸中胃上有寒,或气涩滞,加青皮、木香各三分,陈皮五分,此三味为定法。
《经》云∶掉眩支痛,强直筋缩,为厥阴风木之气。牙槽风,齿痛不已,龈肉连颊浮肿、紫黑、出血、腐烂,口疳药内加牛黄,倍珍珠、儿茶,频吹。
若先治痢,疟后痢,乃余邪内伏,或脾气虚下陷使然,谓之似痢非痢。又谓∶心下痞,半夏加茯苓汤。
男子八岁肾气实而生齿,三八而真牙生,五八则齿槁,八八而齿去矣。而痰食之遏闭,水湿之停阻,又可知矣。
上疏发热之理,至热分脏腑、经络、三焦、昼夜、血气、虚实,详后。饮之,觉肠胃掣痛,几不堪忍,须臾暴下如倾,秽恶斗许,有蚂蝗千余,宛转盘结。
木香、郁金二味,气郁痛者倍木香,血郁痛者倍郁金,为末,每服二钱,老酒下,虚者加人参。丹溪治族叔,病虽久而神不瘁,小便涩少而不赤,两手脉俱涩而颇弦,自言胸微闷,食亦减。